【概况】 2016年,汉阳区委、区政府围绕“科技引领、文化熏陶、多元共治、共建共享”工作理念,主动打好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持久战,开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品质汉阳、活力汉阳、人文汉阳、幸福汉阳”,全面开启汉阳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舆论氛围。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制定了《汉阳区文明城市建设十大工程2016年行动计划》,构建区文明委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出台《2016年汉阳区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奖惩办法》,完善了问题发现、督促、整改、移交和问责的一体化工作模式。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负面清单”管理,运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对13大类100条项目进行监督,定期分析研判突出问题并进行专项整治。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全年创建市级文明单位94家,市级文明街道10个,市级文明社区48个,推选武汉市文明市民88名,在全市率先建成集贸市场三级视频监控平台,广泛了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我们的节日”、“学雷锋—汉阳志愿者在行动”、文明引导、经典诵读、晒家风家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城市荣誉制度实施】 积极推进城市荣誉制度实施,凝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发挥道德讲堂平台作用,深入开展“汉阳好人”事迹主题宣讲、创作、巡演活动,促进典型引导。广泛宣传从各战线各工作岗位涌现出不同类型道德典型,发挥道德讲堂平台作用,深入开展“汉阳好人”事迹主题宣讲、创作、巡演活动,促进典型引导。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宣传学习活动,开展“身边榜样”推荐评选工作,全年获评市级时代楷模2名,评选市级文明市民88名。
【文明城市建设工作】 全面实施“汉阳区文明城市建设十大工程2016年行动计划”,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实现文明创建测评排名争先进位。结合《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奖惩办法》,做好全市双月测评、月度测评迎检,开展全区季度测评,组织好文明创建讲评,推动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全年下达《督查整改通知单》242份,《告知通知单》76份,回复率达到100%,形成督查通报47期。推动宣传阵地户外公益广告的提档升级,排查公益广告约6300处,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中央、省文明办迎检为契机,更新公益广告内容的大型广告牌207处,宣传栏67处,液晶显示屏66处;新增公益广告内容道旗200处,工地围挡1055米,围墙578米。组织各街道、各单位按要求完善市民学校、道德讲堂建设,做到场地达标、使用规范、活动常态。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知音大舞台”、“我们的节日”、“理论好声音社区行”、“全民读书月”、“庆祝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巡回演出”等各类活动共计178场次。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全面达标,全区423个晨晚练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75平方米,街道内90%以上都拥有晨晚练点和健身团队活动点。制定《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管理办法》,出台文艺团队公益性演出补贴规定,为39个基层优秀团队配发活动器材。截至目前,为全区培育基层群众文艺团队达40个,培训人数达160人次。
【市民道德素质教育】 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开展理论、百姓双宣讲352场次,其中参与人数超过80人的宣讲活动60余场,受众达13000人,使党的理论在基层得到广泛有力的宣传。围绕中国梦主题,聚集现实题材,礼敬英雄人物,加强党的理论传播、爱国主义题材的创作,全年开展“理论好声音”宣讲活动94场次,文艺巡演75场次,原创作品20个。贯彻实施《武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在全区建设工地创办了25所农民工业余学校,联合各职业培训学校和定点培训机构,全年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527人,进一步加强了居民、外来务工人员文明礼仪普及和素质教育。
【志愿服务方面】 围绕“志愿者之城”建设,在全区广泛扎实开展文明交通、帮困扶弱、快捷便民、环境整治、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活动,提升辖区居民对志愿服务的支持率。利用“武汉云生活”、民政系统志愿者在线注册平台,实现志愿者服务网络化。截至目前,全区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数达到6.8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0%以上。健全志愿服务激励回馈制度,完善志愿者培训管理。全年评选表彰最美志愿者14名、最佳志愿服务项目9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7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13个。坚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在志愿服务中展现“汉阳亮点”,第24届“世界水日”当天举办的“童心亲水伴荷香——汉阳区爱水护湖志愿者在行动”活动被全市各大媒体相继报道,省水利厅、区水务局与二十三中合作完成的水环境保护志愿项目在全国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公益项目大赛中荣获金奖。
【诚信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诚信状况监督管理,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及应用平台、中小企业信用平台、价格诚信记录系统和市场信用记录系统,收录近8万人和500多家企业的征信信息。做好武汉“红黑名单”建设工作,对市工商管理局、市食药监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三批失信黑名单予以公布,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全面深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教育阵地和机制建设,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读学做讲——接力圆梦”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益宣传,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宣传方式相结合,线上利用“青春汉阳”微信公众号、微博,线下利用宣传折页、横幅、电子显示屏和青少年互动体验机,宣传汉阳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容。建立青少年维权岗,法制教育深入学校,开展“法律进校园、进社区”青少年法治宣传周等活动100余场次。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教育培训、文化艺术、运动健身、志愿公益等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共1100场次,参与青少年近2万余人。
【创新社会治理工作】 严格按照市、区《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全年下达的25项绩效指标全部完成。立足汉阳实际,制定《汉阳区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成熟的社区先行试点,探索实施路径和方法,为全区扩面推广奠定基础,“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江欣苑社区组织研发云宝APP系统,在养老服务、全智能快递取存件、社区服务指南、视频监控、非遗体验、社区楼道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不错的效果;百灵社区在市文发集团的指导下,试点建设“云生活志愿服务站”,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模式,为居民提供亲子活动、未成年人教育、关爱老人等多项公益性特色服务,活动受到居民广泛好评;七里一村社区从综合便民服务出发,实施“智慧云社区”,建立了智慧居家养老、小区车辆车牌识别、职能查询触摸屏等网格化智能服务;桥西社区建立了社区健康养生吧、社区智能查询系统、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等;龙湖东岸社区打造“住这儿APP”、“互联网+物业平台”,安装车牌识别、入户门禁等系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