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精神文明建设

【概况】 2015 年,汉阳区以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为主线,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区文明程度指数进一步提升。全区创建文明单位 272 个,其中省级文明单位 31 个、市级文明单位 94 个。创建文明街道(管委会)12个,其中市级文明街道 10 个。创建文明社区(村)84 个,其中市级文明社区 47 个、市级文明村 1 个。

 

【城市荣誉制度实施】 2015年,汉阳区积极推进城市荣誉制度实施,凝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发现挖掘身边好人好事,评选表彰汉阳区第三届“十杰市民”10 人、第二届“汉阳好人”10 人和汉阳区“文明市民”84 人。推荐先进典型参加“武汉好人”“湖北好人”“中国好人”评选,“信义夫妻”邓双生和何运香被评为“中国好人”,建桥街钟家村社区志愿者张晏生被评为“湖北好人”,钟家村小学教师桂贤娣、汉阳区法院法官李冲获首届武汉市模范市民称号,88 名汉阳区市民被评为首届武汉市文明市民。开展“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评选工作,推选 30 余人次参与评选,其中“信义夫妻”邓双生和何运香、“轮椅上的星光使者”曹一钢、至爱大孝的好女婿曾祥元先后荣登诚信榜、好人榜、孝亲榜,“信义夫妻”还荣登湖北省“荆楚楷模”诚信榜。

 

【市民道德素质教育】 2015 年,汉阳区依托“理论好声音”传播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武汉精神等理论宣传教育。成立“理论好声音”传播工程宣讲团,组织理论宣讲 300余场。利用机关、学校、社区、企业、文明单位道德讲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组织道德模范及“中国好人”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巡讲巡演活动。全年组织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宣讲活动 14 场,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1 040 场。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重要节庆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举办汉阳区“寻找最美家庭”、推进家庭道德建设暨“赛家风”活动,涌现出夫妻恩爱、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科学教子、和睦邻里、热心公益、保护生态等“汉阳最美家庭”110 户。在全区党员干部家庭中开展廉政家庭故事、格言、家训征集活动,共征集到廉政家庭故事 112 篇、格言家训 340 条,将优秀廉政故事、格言、家训汇编成册,供大家学习借鉴。

 

【诚信社会建设】 2015 年,汉阳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汉阳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积极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健全诚信服务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实行诚信政务公开。在区直机关开展“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汉阳”主题宣传活动,强化干部诚信教育,促进党员干部依法履职,提升机关党员干部的诚信形象,营造党员干部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区政府网站开设有“信息公开”栏目,将凡是可公开的政务信息向社会公开。区法院积极推行诚信服务承诺,在立案大厅公布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各类型案件审理流程,设置案件信息电子查询机,方便当事人了解案件审理情况。在食品药品经营行业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在窗口服务行业开展“四零”(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过程“零差错”)服务活动。组织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制定诚信生产经营守则,建立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对药品、医疗器械经营及生产失信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通过开展“诚信企业”创建活动,督促企业严格依法生产、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自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守法、诚信、负责的社会形象。

 

【志愿服务活动】 2015 年,汉阳区以“爱心帮扶”“爱心超市”“爱心餐桌”“爱心铃”等“爱心汉阳”系列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平台为依托,重点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困难职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人等群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邻里守望·情暖汉阳”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服务岗位、认领“微心愿”,以自身专业特长帮助社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开展“助残阳光行动”“我是友善武汉人”“爱我百湖”“关爱自然·低碳出行”等志愿服务活动。武汉市第二十三初级中学志愿服务活动品牌“童心清水伴荷香——守护莲花湖”项目,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金奖。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15 年,汉阳区以学校为龙头、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平台,全面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体系建设。通过家校联系本、QQ 群、微信群等媒介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通过家长会、专家报告会、家长座谈会提高家长参与面,提升家长育儿水平。开展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延安精神、党史知识、“经典诵读进校园”等活动 130 余场次,引导学生参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区、街、社区三级家长学校 132 所,利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母亲节”、周末等时间,有针对性地举办社区家庭教育论坛、亲子共读分享会,开办“争做合格家长 培养合格人才”健康上网培训班、家庭早期教育培训班。全年共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报告会 472 场次,开展各类亲子活动 900 余场次,全区有 5 所家长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家长学校,56 所家长学校被评为市级示范家长学校。以“我与祖国共奋进”“爱祖国、树理想、讲道德、跟党走”为主题,组织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烈士遗迹寻访等主题教育活动 10 余场次。开展“美德少年”推荐评选活动,评选出汉阳美德少年 16 人,引导未成年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开展“金晖志愿者”网吧志愿监督工作,建立监督台账和巡查记录本制度,实现网吧义务监督全时段全覆盖。

 

【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建立】 2015 年,汉阳区制定《关于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汉阳区文明城市建设十大工程 2015 年行动计划》《汉阳区落实电视问政文明创建“不持久不深入”承诺整改六大类问题责任清单实施方案》《汉阳区文明城市建设十大工程行动计划责任清单一览表》,将 60 项工作项目责任分解到各街道、区直各部门。同时强化检查考核、督查通报、奖惩问责机制,确保创建任务执行到位。加大文明城市创建财政资金投入,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全年全区安排创建专项经费 1 867 万元,用于创建工作宣传、考核、机构运行以及相关项目支出。

 

【陋习集中整治工程】 2015 年,汉阳区在全区广泛开展陋习集中整治工程。集中整治出行不文明问题,推动文明单位与街道共建文明交通劝导岗,强化路口行人、非机动车秩序管理,全年劝导、教育、管理行人和电动车 6.7 万余起(次)。集中整治施工不文明问题,制定“智慧工地”管理工作方案,督促工地完善噪声污染防护措施,实行非施工作业面裸露土方的“全覆盖”管理、场内环境保洁措施的“全过程”管理以及施工围挡的“全封闭”管理。在 6 个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装喷淋降尘设施,并配合环保部门安装 4 套工地扬尘污染在线监控设备。组织开展各类安全文明施工检查 320 余次,查处工地不文明施工行为 64 起,下达整改通知书 64 份,处罚违章行为 12 起,在武汉市城建委安全文明施工曝光台曝光 9个项目单位,促进了安全文明施工。集中整治旅游不文明问题,加大对游客的教育引导,加强对旅游行业及从业人员的管理,完善文明旅游奖惩措施。整治“门前三包”责任制不落实的问题。按照“一户一桶”要求,发放垃圾桶共计 5 380 个,垃圾容器配置率达 98%。采取入户宣传形式,发放“致经营户一封信”5 000 余份,强化“门前三包”责任意识,“门前三包”责任状签订率达 98%,市民满意路门点数由3 001 个增至 4 039 个。整治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环境,制定并实施《汉阳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实施意见》《汉阳区农贸市场管理办法》《汉阳区农贸市场考核奖惩实施细则》《汉阳区农贸市场视频监控管理办法》,建立全区集贸市场视频监控系统,不断提升农贸市场长效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以发放通知、上门宣传、在社区发布通告等形式,对流动占道摊贩和出店经营商户进行宣传教育,加大执法管理力度,全年清理集贸市场周边占道经营 2 705 处、乱搭乱建 105 处。投入资金 575 万元,采取签订城管工作责任状、设立考核奖励基金等机制奖优罚劣,提高垃圾清运处理能力,确保城乡结合部和 35条道路干净整洁、交通畅通。整治高空抛物问题,通过设立广播宣传点、设置固定宣传警示牌、制作悬挂宣传横幅、张贴禁止高空抛物警示标贴和温馨提示标贴、发放杜绝高空抛物倡议书,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成立小区保安巡查队,有效治理高空抛物的不文明行为。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 2015 年,汉阳区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在鹦鹉大道、汉阳大道、四新北路、拦江路、江堤中路沿线,设置大型公益广告共 786 处。在辖区 13 块大型电子显示屏中增加“文明创建”和“平安创建”等宣传内容,在主次干道上的 220  LED 电子显示屏上每天滚动播放文明创建宣传提示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工地围墙文明创建标语达 10.47万平方米,个大型户外广告和 1 000 余幅道旗均设置了文明创建宣传内容。利用“掌上汉阳”公众微信平台,讲解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个主题词,发布精神文明建设动态。通过积极协调,建成月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并加速推进墨水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区长信箱

意见征集

问卷调查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区长信箱

意见征集

问卷调查

智能问答